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

发稿时间:2009-10-16浏览次数:269

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

一、树立对人的正确理念,端正对人的态度

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,是我们克服艰难险阻,夺取了一个个伟大胜利的一大法宝。在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今天,更需要发扬这个优势,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。为此,首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,以加强和改进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。

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,树立对人的正确理念,端正对人的态度,是加强和改进政治工作的首要问题。毋庸讳言,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,我们在这一方面存在的片面性,相当普遍,很不合时宜。

自古以来我们的民族一直崇尚和倡导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,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,国而忘家、公而忘私、先天下之忧而忧、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千古传颂的名人名言,反映了中华民族为国家民族利益而无私奉献的精神,我们党所倡导和实践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所开创的伟业,所培育的一批批各时期的英模人物,就是对我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。但是任何真理总是相对的,不是绝对的;总是全面的,不是片面的。如果强调一面,忽视或否定另一面,陷入绝对化,那就会出现谬误。我们在倡导和实践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,高扬集体主义时,往往忽视或否定个人的价值,忽视或否定个人的权益及个性的自由发展,总希望大家都是无私的、听话的、无条件完成上级任务的人,而把个人的权益及个性的自由发展,混同于“个人主义”“自由主义”列为批判和克服的对象,以致在对人的理念和态度上派生出一系列问题:

(一)对人的理念存在盲区和误区

许多管理、服务部门的人,都熟知为人民服务,并以此作为金字招牌,但你如果有难事急事要他服务时,常可听到这句话:“为人民服务,又不是为你服务”。可见其头脑中的人,只是抽象空洞的概念,只有抽象的群体,没有具体的个体,因而不把人看作人人,每个人,更不把每个人的人权——人的尊严、权益等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,因而对人缺乏敬畏之心和恭敬之情;由于等级观念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,只把部属视为受其领导管理的对象,忽视甚至否定群众的主体地位,只关注自己的令行禁止,不关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,只关注自己的领导权,不关注群众的生存发展权,评估工作常以自己的感觉如何而定,很少考虑群众切身的感受。如此等等都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相悖,许多使人心灰意冷、令人愤慨的事都由此而来。

(二)对人缺乏人文关怀

领导者对人的理念的一念之差,关乎着暖人心还是冷人心?得人心还是失人心的大事,其中常见的事例有:

1、不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人。每个人的的尊严是人权的重要内容,我们的党章和宪法都明确规定要尊重和保障人权。由于不能把人视为人人,每个人。因而不能对所有人的人权都一视同仁,平等对待,和群众相处不能零距离等距离有官腔、官架子,有亲疏厚薄之别;处理人们利益关系,不能统筹兼顾互利双赢;对人没有普度众生的胸襟,不能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,让每个人都各尽其能,各得其所,在培养尖子,重用骨干时,忽视发挥“尖子”的带动作用和骨干的桥梁纽带作用,忽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,因而不能形成万众一心,群策群力的局面。

2、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个人

有些干部习惯于居高临下,把群众视为受其领导教育管理的部下,因而对自己的尊严和权威很敏感很在乎,而对群众的尊严和面子很麻木,很不在乎,你找他解决问题,他把你视为“乞讨者”,厌恶冷淡毫不热情客气,即使解决问题,也当作恩赐,使人如吃“嗟来之食”。写到这里我想起今年9月22日《文摘报》上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:英国肯特郡坎特伯雷市歇夫镇镇长比特上班时,被失业工人隆威扔了臭鸡蛋,隆威抱怨说:“镇长,你在电视上承诺全镇100余名失业者每周100英镑的补助,每星期五打进银行卡,现在三个星期过去了,我卡上还没有这笔钱。镇长说:“如果真是这样,那你完全可以打电话或发邮件问我啊……”隆威吼道:你有没有搞错,是你应该打电话或发邮件问我,我为你说出这样的话而感到遗憾和气愤,镇长没生气,答应三个小时后答复。三个小时以后。隆威果然接到镇长电话:“隆威先生,首先我向你致歉”你所以没有收到补助金,是因为镇政府第三办公室电脑文员在输入你的身份证号码时,出现了死机,而电脑程序员又到卢森堡休假去了,今天刚来上班,这太不应该了。当时我们,不,是我应该向你说明一下,兴许会得到谅解……再过一小时,你的银行卡里就会出现你应该享受的几笔补助金了,不知道我现在这样解释,你会不会满意。当然,我还要感谢你扔的臭鸡蛋,否则,我曾经的承诺,可能会遭到更大的失信危机。

你看,失业工人理直气壮,不但没有低三下四地乞讨,还敢于批评监督镇长,其主人翁思想,人权观念和维权意识多么强烈。镇长面对臭蛋和指责,没有生气,更没有发官威,不仅诚恳地致歉和感谢,而且三小时就解决了问题。这种尊重人权的态度,这种公仆意识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,多么值得学习呀!

3、工作漂浮,脱离群众

有的领导文山会海,很忙。群众却批评其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,他(她)们委屈地说:公事、大事整天忙不完,哪有时间下去过问群众的小事呀。由此可见对公事与私事,大事与小事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处理,陷入片面化和绝对化,是思想政治工作背离以人为本思想的认识根源。有些干部只把上级指示、计划、指标等视为公事、大事,而把群众提出的各种具体问题视为私事小事,整天浮在上面,“办公事抓大事,”可是群众却埋怨:找不到领导,谈不上话;提意见有去无回;上面计划总结一大套,下面问题一大堆。实践证明,只有心系群众,坚持以人为本,才能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才能一切以人民的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,因而才能把人民顶在头上,万事以民为先,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,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.

4.蔑视甚至鄙视个人权益

人人都有上进心、自尊心,都企盼自己有所发展和提高,都企盼有上级的关怀和信任,都怕被遗忘和冷落,对这些人同此心、同此理、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大事,有些干部却认为是“向党伸手”,“计较个人利益”“不信任上级”,这种对个人正当权益的蔑视和鄙视态度是有历史根源的,在革命战争年代,加上”以阶级斗争为纲”和“斗私”等“左”的影响,对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等的原则的理解,片面化绝对化了。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,应当与时俱进,对人的利益作马克思主义的理解,利益需求是人类活动的真实的内容和本质,是激励和支配人们活动的能动因素和真实动机,所以马克思说:“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,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。革命的大道理,如果缺乏现实的人文关怀,脱离人们预期的利益,必然脱离群众。

5、对人冷漠寡情处事处人刻薄

“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,人人都有难言之隐、难解之难。对这些家事、私事,主动解难事、做好事的不多,对找上门来的人,也是脸难看,门难进;或藉口忙,拒人于门外,或限制时间,草草了之,或虽勉强听,但不耐心不认真;或先入为主,听不进,更为气人的,有些干部养尊处优,饱汉不知饿汉饥,不知也不顾群众的疾苦,对受屈者的郁闷和不平,对求助者的苦痛和忧虑、急切和焦躁等,竟然无动于衷,不但不理解,不同情,不好言劝慰,不热心相助,不使人如释重负,感受到党的温暖,反而使人雪上加霜,感到冷酷苛刻。一些人的消沉、“离心离德”、失眠、患上忧郁症,乃至过激反应等都与此有关。干部不能设身处地地想群众所想,急群众所急,痛群众所痛,帮群众所需,冷冰冰,硬邦邦,刻薄无情,这是严重官僚主义者党性、人性双缺的一大病症,是惹人怨失人心的一大祸源.干部的其他优点再多,政绩再大,只要因过惹了人怨,失了人心,就是犯了危害社会主义根基的罪过。鉴此我认为干部在述职述廉时应该扪心自问:我亲民爱民吗?群众对我信任有好感吗?我在顺民意、凝民心、聚民力、集民智、树形象以取信于民等方面,为党添乱帮倒忙了吗?

人心的向背是决定革命成败,也是鉴别干部优劣的根本问题。只有抓住和解决了这一根本问题,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和改进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,提高我们的亲和力、凝聚力,并进而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,巩固我们的执政地位。

二、要切实尊重和体现群众的主体地位

大家都熟知“依靠群众”。但由于缺乏以人为本和尊重群众主体地位的思想,往往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,而去运动群众,不懂得也不善于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,去尊重和体现群众的主体地位。在工作中,只要求群众响应号召,执行指示,完成任务,而对如何通过广开言路,建立健全民主选举、民主决策、民主管理、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等举措,来落实群众的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选举权等问题,讲得很少,做得更少。这不是新问题,是老问题,不是个别单位的问题,是相当普遍的问题。原因很多,其中主要是体制机制问题。我们大家都生活在一定的组织之中,大家都习惯于把这个组织视为政治生活的唯一主体,而自己只是附属于这个主体的一份子,因而都习惯于传达学习贯彻上级指示这一活动秩序,都习惯于一切交上级决定,一切按上级意图办事,长此以往,组织观念是强了,但主体意识淡淡了。

虽然我们的集中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,但由于集中始终处于绝对强势,服从始终贯穿于下级服从上级的权力关系之中,个人的民主权力和领导者集中的权力,严重失衡。在这种自上而下的权力授予方式之下,民主的实行,群众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体现,只靠领导者的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是不够的,必须使民主制度化、规范化、程序化,由此,我深切体会到,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突出强调:理论创新、实践创新以及体制机制的制度的创新,是多么的英明正确。

南京医科大学离退休党委离休一支部 焦润泉

2008年12月1日